柳州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背后
柳州,中国西南工业重镇,一座充满螺蛳粉味的奇妙城市,也是广西首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这一荣誉的获得,源于“实业兴市 开放强柳”的战略,更因为它探索出了NQI服务产业发展的“高质量模式”。
质量第一 锚定城市发展定位
NQI即“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包括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对于支撑产业升级、加强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促进公平竞争、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营造商业环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一直以来,柳州市委、市政府坚定“质量第一”政治站位,锚定城市发展定位,高度重视质量提升对经济升级和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引领推动的战略核心作用。
2012年,柳州市率先在广西开启质量兴市向质量强市跨越升级,出台《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决定》。2017年,柳州市颁布《柳州市城市转型升级质量发展导则》,圆满通过“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考核验收,成为全国质量引领发展的标杆示范城市。
在柳州市质量发展史上,所有以质量为核心的制度、政策和措施的顶层设计中,无不体现出发挥质量基础设施的“基础引领”作用,通过机制创新,推进资源整合、要素融合,释放质量基础设施效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创新驱动理念。
2020年,柳州重新修订了《柳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不断完善质量激励机制。自2011年柳州在广西率先设立市长质量奖以来,已成功举办7届,为全市取得1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5个自治区主席质量奖荣誉奠定了机制基础,提供了政策保障。
投入增加 升级质量技术设施
柳州市把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市转型升级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持续不断加快全市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质量技术设施投入。
检验检测技术是支撑地方产业做大做强的硬技术。柳州市一直高度重视检验检测配套能力建设,先后投入9.7亿元,目前拥有两个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8个自治区级检验检测机构、7个市级检验检测机构,综合检验检测能力居广西一流水平。
在柳州螺蛳粉产业领域,搭建了柳州螺蛳粉检验检测中心工作站、柳州螺蛳粉质量检验服务站等,不断完善螺蛳粉全产业链检验资质能力建设。2020年,共计完成扩项实验30个标准48个项目参数,广西柳州螺蛳粉质量检验中心检测能力已覆盖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172个小类、173种产品、2303项检测参数,覆盖率达90%,不断支持行业做大做强。
2020年,在柳州市柳东新区,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心(广西)一期项目顺利通过市场监管总局验收,成为国家第七大汽车质量检测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为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发展,柳州市紧急筹建柳州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创新思维 保障质量服务体系
柳州市创新提出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作为质量服务保障体系,以商标品牌和专利创造作为质量服务增值体系,以质量管理作为质量服务提升体系的“4+2+1”支持高质量的服务方式,创新发挥NQI对传统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及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综合支撑作用。
在标准引领上,重要技术标准研制不断加强。企业标准《LZW7003EVGKAB 纯电动轿车技术条件》成为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实现广西零的突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持续完善,制定发布了团体标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柳州螺蛳粉》、广西地方标准《田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申请立项7项螺蛳粉产业标准,逐步填补产业链标准空白。
在认证认可上,组织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提升行动。2021年1—6月全市新增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等体系认证证书343张。大力推动全市螺蛳粉、金桔等特色优势产品申报香港“优质正印”“香港绿色标志”高端认证,柳州11家企业提交认证申请并获得6张证书。
搭建平台 打造质量服务高地
柳州市以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整合提升NQI效能,进一步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推动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柳州市打造了综合质量服务、汽车产业质量服务、柳州螺蛳粉产业质量服务等三个线下“一站式”平台,以及一个与之对应的综合性线上“一站式”平台,用柳州模式解决柳州实际问题,以柳州特色打造柳州质量服务新高地。
柳州螺蛳粉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突出“质量底线与安全红线”,推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向前延伸,有力破解了监管缺失、服务不到位的基层监管服务难题。
该平台建成至今已为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超过2000次,解决企业生产流程和实验室管理等技术问题约300个,覆盖市场主体近400家,免费为企业培训质量管理及检验人员800余人次,为服务对象节约费用170多万元。柳州螺蛳粉2020年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7.5%,比2016年提升了17个百分点。
奋斗征程,只争朝夕。柳州将继续深入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在促进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奋力擘画柳州发展新蓝图。
今报记者廖艳明 通讯员刘昀